首 页 协会概况 政策法规 会员专区 展会信息 统计专区 贸易预警 人才交流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行业新闻
  通知公告
  汽车常识
 
 
 
 
 
 
 
  资讯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详细  
 
《西北信息报》陕西汽车乘“新”而上
发布时间:2023/3/13 来源:西北信息报

1968年12月30日,陕西汽车制造厂SX250型重型车样车试制成功,标志着陕西汽车产业正式起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到去年陕西汽车产业迎来全新质变,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量级,达到133.8万辆,增长67%,增速全国第一,产量排名由第13位跃升至第8位,连续超过辽宁、北京、河北、浙江、山东等五个省市。其中,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超过上海,成为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新的一年,在新能源汽车热销浪潮带领下,陕西汽车将乘“新”而上,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

全省汽车产量达到133.8万辆

工业机器人挥舞长臂,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在位于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的陕汽控股集团,总装车间正马力全开,每6分钟就有一辆整车从这里下线。

记者了解到,陕汽重卡扩能基地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整个生产流程分工细、节奏快,自动化让一线工人生产强度大幅降低。

2017年12月,陕西召开全省汽车产业大会,确定将汽车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向国内汽车第一方阵发起冲击。彼时,陕汽与比亚迪汽车是陕西汽车产业主要的“家底”。

2020年,陕西汽车产量为62.83万辆,同比增长14.78%,排名全国第16位;2021年,陕西汽车产量达到80.1万辆,同比增长27.49,排名全国第13位;2022年,陕西现有和在建整车产能已突破300万辆,去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133.8万辆,增长67%,增速全国第一,产量排名由第13位跃升至第8位,汽车工业规上企业产值、增加值增速大幅好于全国水平。

在133.8万辆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2万辆,增长272%,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6.2%,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4.5%。产量增速及规模领跑全国,累计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是陕西汽车高速增长主引擎,发展后劲十足。

2022年陕西汽车产业链新增产值超50亿元企业3户、超百亿元企业2户、超千亿元企业1户,汽车产业已成为陕西工业经济的主引擎。

去年七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自西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而去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1.52万辆,也就是说2022年西安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逐步构建起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西安比亚迪尤为突出,已成为比亚迪除总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

时光追溯到2009年,高新区引进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随后的数年时间,比亚迪在高新区先后实施纯电动客车项目、年产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年产30GWh动力电池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及北方综合研发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布局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牢牢夯实高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目前,高新区已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包括“三电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后期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除比亚迪以外,高新区还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池、法士特、埃顿、特锐德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高新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经开区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

围绕西安市打造全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及汽车规划发展目标,经开区瞄准重卡产业链和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两个重点产业链为方向,推动经开区汽车产业链乘商融合发展。

作为西安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经开区已初步建立了“4+4+4”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具备60万辆整车产能,聚集了汽车零部件、内饰件配套企业40余家,产值规模756亿元。

近年来,陕西为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链,制定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陕西省将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支持陕汽、西安比亚迪、西安吉利等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增产量、扩品种、创品牌,持续扩大规模,充分释放新建和新引进项目产能。加快推动陕西汽车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打造西部未来“万亿”汽车产业集群。

陕汽、吉利、比亚迪加快本地配套布局

一辆普通汽车零配件大约两万余个,生产这些零配件最少需要上百家企业。随着陕西整车产量突破百万量级,所需零配件数量更是超乎想象。多年来,困扰陕西汽车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本地零配件配套率低,物流成本过高,零配件供应不及时,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无法保障车企全力生产。

在上个月召开的第六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协作大会(以下简称:第六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协作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一批与汽车产业相关总投资规模160亿元的22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陕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等“龙头车企”也发布了采购需求及本地零部件配件产业布局方案。

“陕西省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科教和资源禀赋,为陕汽提升省内配套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培育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陕西省内配套率在47%以上,但大部分配套企业分布在山东、湖北和江浙等地,整体配套布局分散,配套半径扩大,物流成本过高,产业链协同效率不高,产业链安全性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第六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协作大会上陕汽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陕汽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将在现有条件布局的基础上,对产业链协同精准发力,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零部件企业本地化发展,确保省内零部件配套率持续提高。

“截至2022年,累计引入配套供应商23家。但目前配套率仅有11.38%,仍有很大的一个提升空间,我们也迫切希望陕西优秀的本地零部件企业加入到吉利的配套化。”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整车的发展离不开优质供应链的支撑,供应链是整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西安吉利计划推动西安-宝鸡两个基地的全面协同,充分发挥吉利内部资源优势,提升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同时,吉利紧抓新能源转型契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地化建设,2023年混动车型产量将突破15万辆。并积极布局和寻求芯片控制模块、电动压缩机、高低压转换器、能量回收装置、驱动电机等零部件供应商在陕西落户建厂。

此外,法士特集团也紧紧围绕全省加快产业链建设新契机,加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开创企业高端化、多元化、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新局面。从2018年至2022年,省内配套率从38%提升至42%,累计实现配套额118.9亿元。

还需借鉴汽车产业强省经验

与国内部分汽车产业强省相比,陕西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不高、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依然制约车企发展。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对接,不断夯实产业链条,不断提高本地配套率,借鉴先进省份成功经验,将成为今后陕西汽车产业乘势而上的关键所在。

“各级政府积极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成立推进小组,推动汽车产业链特色集群,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发展相互协调配合,各地汽车产业聚集发展格局逐步清晰,而政策市场结合的方式将更适合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首席专家、组织办副主任黄永和在第六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协作大会说。

如何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汽车产业链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未来,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需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助推打造高质量汽车产业集群。

值得关注的是,在构建汽车产业链方面,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呈现不同的特点,汽车产业强省吉林以政策引导推动型为主,重点围绕一汽集团整车优势,已经搭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相对健全的汽车产业链条,实现较大规模的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但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核心器件领域存在市场滞后情况。

浙江省以市场主导驱动,以承接上海非核心零部件产业迁移为契机,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产业链覆盖面广,且培育出了一批万向钱潮、亚太机电等优质龙头企业,且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前瞻技术领域,布局全国领先。

此外,广东省两者兼容,以政策市场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汽车工业基础雄厚,聚集了包括广汽、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比亚迪、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一些传统及新势力整车企业。

“除了自身的经济优势以外,政策开放,特别是在灵活的创新机制方面,为培育当地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通过汽车产业集群合资+自主并行发展的方式,实现了政策市场高度结合的汽车高质量发展局面。”黄永和说。

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小循环”

汽车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及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是陕西近年来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定了省级领导亲自担任“链长”的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工作专班。

“打通产业链的‘断点’,特别是在卡脖子的工程方面。”黄永和说,陕西汽车发展态势良好,应该发挥体制机制的引导优势,全面梳理本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情况,聚焦本地配套体系的短板弱项,加强“强链、补链、延链”,扎实开展招商工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2023年,陕西在财税、人才、新能源汽车推广、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强力举措,并加快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5G通讯、地图、大数据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布局。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企业搞创新、做技改、提品质、树品牌、扩规模,推动一批汽车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优质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汽车产业总体呈现加速发展、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全面突破的良好态势。

专家建议,围绕整车制造基地加快区域供应链延伸,依托整车企业,系统梳理本地供应链各层次机构,尤其是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等环节,进一步延伸本地供应链,打造陕西相对闭环的区域“小循环”,实现产业链间的协同。

“目前,比亚迪全国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吉利沃尔沃技术平台超级混动‘星越L’、‘博越L’也全面导入,奔驰smart电动车形成量产,陕汽电动重卡、氢能重卡技术行业领先,产业化商业模式探索步入行业前列。”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宗科说,未来陕西将依托三星电池、众迪电池、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等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聚集发展,将做大整车、做强配套、做优服务、突破关键,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



  后台管理 意见和建议
  Copyright 2010 版权所有: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9814号-1